民族之花绽桑植⑬丨桑植:红色赋能绿色发展 铸就共同现代化之路体育比赛直播_足球_波胆_买球_篮电竞_在线投注
2025-10-17体育,足球,波胆,反波胆,角球,串关,大小球,世界杯,欧洲杯,比分,足球比分,赛事,足球赛事,电竞赛事,体育赛事直播,足球直播平台,世界杯直播,足球直播,体育直播,NBA直播,游戏直播,LOL直播湖南省桑植县,这片浸染着红色基因的热土,是贺龙元帅的故乡,也是红二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。这里保存有124 处革命遗址遗迹,流传着无数动人的红色故事。2024年,这片光荣的老区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共同现代化试点,革命老区又肩负起新的使命。
近年来,桑植县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立足“红色基因”与“绿色禀赋”两大核心优势,坚持“红色赋能、绿色发展”战略,实现了从“革命热土”到“发展高地”的华丽蝶变,为武陵山片区乃至全国同类地区的高质量发展,提供了可借鉴的“桑植样本”。
桑植县将丰富的红色资源视为发展的灵魂,致力于打造具有深度、温度和影响力的“红色 IP”,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得以赓续传承。
桑植县构建了全域红色矩阵,打造“没有围墙的博物馆”。近年来,桑植县加强投入逾3.9 亿元,构建起 “一带两心、智慧多点”的全域红色旅游格局,重点打造刘家坪长征小镇、洪家关红色小镇等核心项目。同时,打造“红色研学・我的长征路”品牌,建成红色研学基地23 处,年培训学员超5万人次。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65 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达15亿元,带动2000 人就业,其中红色景区接待量同比增长9.15%,彰显出红色经济的强劲动力。
桑植县将红色故事与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课堂,在刘家坪等学校培养出200 余名“小小红色宣讲员”。通过“帅乡儿女心向党”文艺汇演、“丰彩村模秀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,以歌舞、走秀等形式展现多民族文化交融之美。同时,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,推动“四个与共”的共同体理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。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桑植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,成功地将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引擎。
强化绿色产业发展,擦亮生态金字招牌。桑植整合八大公山、澧水源等优质生态资源,重点发展茶叶、粽叶、食材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。全县拥有7.95 万亩白茶,产值达7.32 亿元,并成功入选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地理标志推广清单。此外,桑植还打造出全国最大的粽叶供应基地,年产量达14 亿片,催生出像康华公司这样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。“一天打个百八十斤叶子,收入就有四五百元,三个月的采摘季赚三四万元没问题。”张凤林对此很是知足。下山后,张凤林采摘的粽叶会被合作社统一收购,集中送往康华公司。“紫云英绿肥”种植模式,使化肥使用量减少了30%,显著提升了土壤肥力,引领了绿色农业新风尚。
桑植县地处湘鄂边区武陵山腹地,是澧水发源地,水质长期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,入选“中国好水”名录。桑植县加强大力做好“水”文章,引进农夫山泉张家界生产基地(桑植)项目,首款标注“张家界八大公山”的天然饮用水正式上市,成为桑植县加强共同现代化试点“绿色发展”的鲜活样本。
激发乡村活力,实现生态驱动。凭借森林覆盖率超76%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%的绿色家底,桑植县加强持续培育“生态 + 康养”产业。创新建设桑南旅游发展先行区,打造红色、绿色、彩色、“古色”、夜色“五张名片”,规划红色旅游核心区、生态休闲度假区、白族民俗文化体验区、奇山秀水观光区、旅游消费服务集聚区五大板块,实现与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无缝对接和差异化发展。目前,随着项目区内桑龙高速、瑞中、官瑞、竹黄等公路网加速成形,健身步道、交通驿站、公交线路等旅游交通设施全面建成,加之“来桑植哟”文创伴手礼、桑植铁板烧等文旅产品持续火爆,该区域已成功打造成为张家界市的文旅康养度假区。此外,借助国家体育总局帮扶,大力发展“体育 + 文旅”休闲产业。建设全民健身休闲驿站、足球场等设施,打造洪家关体育小镇。举办红色体育发展大会、自行车挑战赛、全国U21男子篮球锦标赛等系列赛事活动。
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。桑植县加强致力于改善民生福祉,推行“民生 3D”工程(三维立体保障),确保现代化的成果能够惠及每位群众,让他们共享发展红利。
医疗改革攻坚破解“看病难”。作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,桑植县加强突破地域限制,推动乡村医生职业化改革,构建了覆盖城乡的网格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。通过升级设施、提高待遇,全县188 个服务点实现了“三高六病”医防融合管理。基层就诊率达68.1%,县域内就诊率提高11.7%,患者费用下降超10%,真正打通了健康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教育均衡阻断贫困代际传递。2024年以来,桑植县加强对贺龙中学进行全面提质改造,不仅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,更推动学校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。与贺龙中学同时进行提质升级的,还有县一中、四中的运动场馆等项目建设。目前,全县乡镇寄宿制学校100%满足学生寄宿需求,乡村小规模学校100%达到省定标准。通过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,全县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、班班通配备率达100%,有效促进了城乡学校信息互联互通、资源共建共享,让适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。
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。桑植县加强内外联动,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。打造“桑植粽叶制作工”劳务品牌,带动全县2.3 万户6 万名农民稳定就业。新建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86 套,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,对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,并全面提高城乡低保、残疾人补贴等保障标准,织密了民生保障的安全网,让“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”从口号变为现实。
站在新起点,桑植县正以红色为魂、绿色为基,在各民族共同努力下,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稳步前行,不断书写着民族团结、共同发展的新篇章。